《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4
- 资源简介:
约224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说课是检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常规手段之一。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经过总结和整理,概括出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模式,具有比较好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共性大、交集多、相对科学的范式,姑且称之为规范。
一般情况下,说课应当本着以下的步骤进行:1.结合课程标准分析陈述;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陈述;3.结合学生情况分析陈述;4.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分析陈述;5.结合训练内容分析陈述。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说课标”重在准确确定课标对该类课文所做的规定、要求;“说教材”重在将教材准确定位,然后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陈述;“说学生”重在说清该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相关学习经验、其他影响学习本课的因素(正面的、负面的)等;“说教法”重在说明基于本课所选择的教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说训练”重在说明设置训练内容的目的和思路,要说明该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哪方面素养、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有何作用。
上述“五说”是基于一定逻辑联系的五个步骤,方向性强,使用时一般不可逆。以下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具体展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是传统名篇,目前安排在粤教版高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属第一个文言文单元中的篇章。为教读篇目。
一、说标准
对于高中一年级文言文的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教读本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初步学习诵读,分析,鉴赏浅易文言文的方法,以期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
二、说教材
本文是经典的名篇,一直以来都被当做学生习文的典范和样板。近几年高中教材选篇变化比较大,但本文始终未被排除在教本之外,且大多数时候是教读篇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选自《战国策》的先秦散文。它构思精巧,叙事生动、语言形象,描写细腻,富含哲理。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实词和句式具有典型性,所涉及文言常识比较丰富,具有代表性。
所以,这篇课文学习的目标及重点和难点设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课文出现的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其中的重点是学会辨析一词多义或一词多音多义,古今异义,难点是词类活用的现象。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诵读法学习文言篇章,掌握诵读要领,逐步形成习惯;这是重点目标。
②学习借助工具书和背景资料解读篇章内容,逐步养成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③初步学习通过串讲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领会文言篇章的主旨和一般艺术手法,为日后学习其他文言篇章进行基础准备。这是难点内容。
3.思想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是理解作者通过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兴国的故事所表达的政治理想和治国观念,难点是能用现代观念,审视文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本文学习中涉及知识及写作技巧的共同难点在于理解、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对话、行动所刻画的主要人物邹忌在劝谏威王过程中,使用的设喻方法和说理过程中的蕴含的类比推理方法。
三、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