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60字。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发展要求 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
“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一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部分:本课内容地位
16世纪初,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教堂。
第三部分: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特色;
难点:圣彼得大教堂的人文主义体现。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导课方案]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引入对梵蒂冈国和圣彼得大教堂的介绍。国名:梵蒂冈城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仅540人,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宗教:信奉天主教,货币单位:欧元。
[新课讲授]
课文引言直接说明“罗马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但未能给出具体的背景,建议稍做补充:
15世纪末,佛罗伦萨共和国进入危机时期,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遭市民反对被驱逐。后来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下重返佛罗伦萨,但昔日光辉已去。
同一时期,罗马先后出现了几位“强有力的具有雄心壮志”的教皇。他们在加强政治统治的同时,提倡学术和艺术,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宏大建筑,特别是教皇朱理二世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建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小档案
改建时间:1506—1626
设计师: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贝尼等
数字:教堂穹窿顶外部最高点距地面137.8m,是罗马城的最高点。内部顶点123.4m。教堂外部从西向东长213.4m,室内长183m。十字厅南北宽137m,室内平面面积15000平方米。东部正面高51m。
地位: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融会一个多世界意大利众多艺术精英的智慧,成就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艺术;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投影系列图片感受圣彼得大教堂:卫星图、结构示意图、俯瞰图、教堂内部示意图等。
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合作探究:从外观上比较圣彼得大教堂与帕特农神庙、万神殿的联系与区别。
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如:希腊柱式风格、三角形山墙风格、罗马穹顶风格等;但又有所创新,如穹顶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