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 资源简介:
约3490字。
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仁化二中 沈四兰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美学理想和美学情趣,遵循美的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美”。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它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可谓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极有艺术美的,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文质兼备的课文中充分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文质兼备的课文中充分汲取营养,就必须通过审美来完成。审美可以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可使人的感情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身心结构更趋完美和谐。
下面我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一、让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美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显然,这样的布局象一位熟悉而热情的向导,引着读者在“济南的冬天”里漫步。而当学生体味了课文结构美,熟悉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思美。学生就会融情入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让学生发现文章的形象美
文章描写了晴天的山的慈善,雪后的山的秀气:薄雪覆盖下的山山上树顶白花(像看护妇);山尖全白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露粉色(害羞);城外的山如诗似画。而写水是通过写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冬水温暖多情, 富于生机。水是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这是一副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风景图。
三、让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
(一)体会炼字的精妙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
不说“没有风”而说“没有风声”,非常准确、贴切。济南的冬天不可能没有风,有风而风并不大,所以没有风声。这就恰切地表现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特征.
(2)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不说“冒着热气”,而说“冒着点热气”,用词很讲究分寸。 “冒着点热气”,表示“温”,这正符合济南冬天的特点。若说“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表达就过分了。
(3)体会“镶”字的好处:
用“镶”字,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空间。
(二)在欣赏修辞中细细品味
修辞手法除了让学生感知语言美之外,还能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如: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句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冬天济南温暖和小山的温情脉脉,慈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