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浅议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
宁勇强
近年来,先后读了不少学校的教改经验材料,杜郎口、洋思、衡水等等;也读了不少教育教学名家的事迹及经验介绍,魏书生、孙维刚、王金战、李镇西、张政等等。对于名校的做法和经验,觉得可以借鉴的地方相当多,并且一直思考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所作为;而对于名师的成就和事迹,则更多地是被深深打动,佩服得多,学习得少,因为自己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最多只是在理念和意识上有了不少提高,在实践中却少有作为的冲动。去年,带着浓厚的兴趣读完了学校选编的“山东昌东二中教改经验”, 透过“高考成绩只是副产品”等豪迈的口号,“高考就是考人品”、“德育就是人性的修炼”等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的阐释,透过“271课堂教学法则”、“阅读成为必修课”、“八环节学习”教学法等具体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ISO9000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热情洋溢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一所学校、一帮人是怎样系统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让我忽然间心里亮堂堂的,彻底领会到教育教学改革的不可避免和迫切性,而且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身体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
自从学校、班级教育模式进入我们国家,在一个世纪的时间段里经历了由蹒跚学步到成熟、由原始拙朴到严密完备、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由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同于以往的专制、死板、落后而让参与其间的教师、学子为之欢呼和振奋,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其中。但正是过去的不成熟、不完备,给了教者和学者更大的自由开拓的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在活跃的创造中享受着教育和求知。此阶段,关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早就有人开始回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时至今日,这个论断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当后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逐渐走向完善、完备和成熟时,教育教学效益最高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的趋于完美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它的权威性和不可撼动性,就会逐渐地变为新的专制、死板和落后,无法适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从没有停止过,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由于教育内容和以高考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教育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总是曲高和寡。尽管教学内容、高考制度也做过几次大的调整,但教育教学的根本面貌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受教育对象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