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3470字。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高中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朱元思书 》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 ,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 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 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开。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影音资料,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