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课型设计的艺术1
-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1.课型设计的艺术——教读课
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成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
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
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
另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
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
1.教读课
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约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