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6570字。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而是广义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总——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
大海对于内地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更是如此,学生们没有亲眼见过大海,海的体验较少,因而,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设计
这篇科普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适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创设场景,导入课文,以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通过默读,朗读,精读了解文章内容,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对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归纳,由教师指导总结本文结构,小组讨论体会语言准确性,然后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习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突破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学教程设计如下: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的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1、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因为地球表面的百分之71都是海洋,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今天,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简单复习说明文知识,重点是说明方法。简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