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读素材沈从文篇
- 资源简介:
约5390字。
高考作文阅读素材沈从文篇
一.关于凤凰与沈从文的文章
沈从文:作品和读者永远不老
吴 真
沈从文在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中自序道:“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2002年12月,沈从文百年诞辰,沈从文的作品在人间正方兴未艾。
一 学生眼中的沈从文
对话人:吴宏聪先生,中山大学著名教授,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1938年考进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1946年联大结束,随王力先生转中山大学。
他对学生是真好……
记者:您上大学的时候,沈从文先生已经是著名文学家,他上课上得怎么样?
吴宏聪:在西南联大沈先生开了四门课,必修的《白话文写作》和选修的《创作实习》、《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选他课的学生不多,因为他不擅长上课,声音小而且有浓重的湘西口音,和同系的闻一多相比,沈先生的课可以说是不动人的。
记者:沈先生有没有要求学生们成为像他那样的作家?
吴宏聪:他没有特别要求,但是改作文改得特别好,他批改的字往往比学生的作文还长,字又漂亮,所以很多学生都把习作珍藏了几十年。他不擅于公开演讲,但是个别谈话特别有针对性,能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写作问题谈,还为学生提供材料去作研究。
记者:沈先生把他写作的秘诀传授给你们了吗?
吴宏聪:他最常用的评语是“贴着人物写",当时我们老不明白怎么贴。他对学生是真的好,帮学生改作文,改完之后自己掏钱买邮票寄出去,以他的名气推荐学生的习作。汪曾祺说:他在昆明时期发表的作品,全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沈先生推荐出去的,还有李广田、九月诗人,好多学生都是在他鼓励下走上文学的路子的。他为人永远是湘西人的纯朴和诚恳。
记者:您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跟沈先生有关吗?
吴宏聪:我四年级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曹禺戏剧研究》,当时曹禺的剧作虽然很轰动,但把曹禺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恐怕不多,“话剧”与“学术”那时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还不太“沾边”。导师杨振声先生和沈从文先生同意我的选题,但我把论文提纲拿出来时,杨先生不同意我一些观点,而沈先生却认为论文提纲尚有可取之处:论文写出一点新意,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就行。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思路写下去,自成一家之言。沈先生还说,导师是指导你写论文,不能我们讲一句你写一句。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这6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都尽可能地给学生学术自由。
沈从文和丁玲的恩恩怨怨始终是这20年文坛的一个话题
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被冷藏30多年的沈从文忽然回到文学的中心,您怎么看这股到现在还很热的“沈从文热"?
吴宏聪:沈从文的作品本身有很高的价值,他是中国这百年乡土情结最浓的作家,50年代他因为种种原因突然在文坛上消失,这是不正常的文学现象。所以在80年代思想解放了,文学也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了,大家就非常想念这样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大师。当然这里面还有国外作家对沈的发掘和推广。我想沈从文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记者:在现代文学家排名榜上,您给沈从文排第几?
吴宏聪:前五名之内。鲁迅写文章骂过沈从文,但是当美国的斯诺问鲁迅中国作家谁比较好时,鲁迅第一个提到沈从文,说他的短篇小说写得还可以。沈从文是多产作家,又是文体实验作家,这两样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上不被遗忘。而且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