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关注三个“对话”与交流
- 资源简介:
约3530个字。
名著阅读教学:关注三个“对话”与交流
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阅读教学的过程,而名著阅读则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延伸。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也可以把名著阅读教学看成是这三者间的相互“对话”与交流。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关注三个“对话”与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课堂上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三个“对话”更好地在课堂上开展起来呢?下面本人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精心研读,巧妙设计,师生平等对话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只有教师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诱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开动脑筋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学习中来,这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了其它两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具体我们可以从四方面去把握:
1、 善于激趣,巧设疑问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使之“乐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能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因素,学会巧设疑问,引导质疑,用疑问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我们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