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实效、见成效,情趣、意趣、有兴趣——在全市高三语文学科分析会上的发言(摘要)
- 资源简介:
约6930字。
高效、实效、见成效,情趣、意趣、有兴趣——在全市高三语文学科分析会上的发言(摘要)
一、目前高三语文课堂的现状(高三听课反馈)
专项知识点: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过——无效
五六册课本: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讲——费时
课堂氛围:老师卖力地讲学生积极听的不多——无趣
语文作业:虚的多,见硬工夫的少 ——费工
一年来,在全市学校重点听了高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课。也许是我第一次走出一中的小圈子,也许是我第一次这样密集的听课,也许是我对目前的高三的语文课堂期望过高,也许是教师与教研员身份的转变我尚未完全适应,总之这一段时间的课听下来,我真的震惊了,震撼了。高三的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的认真勤恳,看到了辅导学生的尽心尽力,看到了相互交流的谦逊积极;但同时我更看到了我们高三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严重缺失:教师讲得似乎尽心尽力,学生听得确实无心无力;教师讲得确实无微不至,学生听得实在没有引力;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三,正是学生劲头十足,求知欲旺盛,任何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的时候,但在我们的高三的语文课堂上却看不到那种求知若渴的眼神,看不到学生汲取知识的欣喜,当然更看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看不到学生学习自己母语的那份热情。举几个例子。
例1:讲授标点符号
16种标点符号逐一讲解,学生掌握好的讲,学生掌握不好的讲,学生完全不掌握的讲。一节课下来只讲了四种,如此算来,此考点基本用法就要讲四节课了。其结果是学生会的更会,不会的照样不会。
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没有研究学生。不了解学生对此基本点的掌握情况,于是自己就想当然的全讲,同时不研究标点符号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向,不明晰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目前阶段,高考对此的考查几乎处于停止的状态。所以教师就全讲,看似细化了知识,其实费时费力不见功效。
例2:对五、六册文本的处理
现代文阅读仍按高一高二的课堂模式讲解:简介作者—分析背景—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处理课后练习。如此算来,我们的两本书就会占去了我们高三的大部分时间,真正的能力提升的专题训练的时间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没有研究文本。这样的讲解模式其实在高一高二也是不合格的,更不用说高三了。高三年级时间紧,任务重,五六册教材知识性和人文性兼具,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怎么处理?大家应该予以重视,研究文本的特点,研究知识的涵盖,高三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和高考相关联,这点是不容忽视的。
例3:高三课堂的氛围
高三的课堂沉闷,缺少情味和情趣,学生昏昏欲睡,委靡不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实效。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富情味的人,其他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听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