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知”而后“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17 16:26: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900字。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知”而后“止”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礼记》“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自“知止”始,至“能得”终,颇堪玩味;《道德经》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无不为”;而《孟子•离娄下》中则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些经典,即便今天,对个人、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以思辨的态度,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三部分:先介绍了《大学•礼记》中“知止”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然后是《道德经》对“知足、知止”与“无为、无不为”的判断,最后是《孟子》中对“不为”与“有为”的判断。核心都是“知止”,所以作文立意应该围绕“知止”展开,不宜随意扩展。
  作文提出要联系现实,要辩证分析,要阐述对“个人”及“世界”的指导意义,即对作文立意方向做了限定——分个人、世界两个层面分析文段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除了必须写到个人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修身发展层面(知道什么该止,何时止,如何止等),还要放眼国际视野,思考国家发展、世界和平,可以提升到“大同天下、和谐共生”的人类格局层面,立意要高远。另外作文应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名利贪得无厌,没有丝毫收敛,这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总之,要以“止”字为突破口,立足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广度和深度来。
  【立意参考】
  (1)千里之行,始于“知止”。
  (2)知“不为”,才能“有所为”。
  (3)“知止”与“守正”。
  【佳作赏析】
  “知”而后“止”
  生当“知止”。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我则认为,“知”而后“止”。
  “知止”,意即“知道止步”。生途漫漫,波诡云谲,凶险暗藏。有时,往前多走半步,便坠悬崖刀丛。而知止者,却能知晓这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适时止步,远离祸害。故而《礼记》于“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老子于《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圣哲之谕,焉可不听?
  只是,世上知“知止”之理者多,真能行“知止”者少。我们举目所望的,“不知止”之人事颇多。某些高官,可谓位高权重矣,然而他们不知止,违法而行,终致身败名裂,万古传臭。某些掌权者,明知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污染环境,却不知止,依然积极引进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这些“不知止”者,皆非愚昧之族。可是,他们为何不知止呢?
  我想,皆因他们“不知”,故而“不止”。
  “知”,非简单之“知道”意。古汉语中,“知”通“智”,即“智明”之义。智明,故而理智明晓,知事有利害,晓有当止处,以是而能“知止”。“不知”者,虽知事有利害,有当止处,然而他们非智明之士,知事有利害而只见利甚却不见害更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利令智昏”了。智既已昏,则无从判断何处当止,故而逾越界限,跨步成祸。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某些官员们正是“利令智昏”,失去了“智”,所以“不知止”,终于祸害国家与自身。一些轻易上诈骗伎俩之当的普通百姓,也常是因“利令智昏”,“不知止”而遭受祸害。
  由此可知,世上“不知止”的人事,常是因“利令智昏”,失了智明,致以“不知止”。故而,依我之见,欲要人“知止”,则人必先“知”,然后才能“止”。
  范蠡助勾践灭夫差,功高盖世。然而他深知勾践乃“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者,因此他在富贵利禄面前理智止步,携西施而泛江海,悠游人世。他写信给朋友文种,劝他“知止”。文种不听,终为勾践逼杀。范蠡、文种一“知”而“止”,一“不知”而“不止”,结果死生异路,令千古嗟叹。
  文种亦世间罕遇之彦俊,而卒以伏剑亡,足见功名富贵之利甚而不省其害更甚,于是失“知”而不能“止”,确是取祸之道。由此亦可知,欲使人“知”,则不仅要使人接受文明之教育,以明知人生各种不可逾越之界限,更要使人深晓其似“利”而实“害”之本质,方能在“利”面前保持理智,而后方能“止”。
  视当世大局,自取祸乱者,多由“不知止”而起。日本等国只见“联美抗中”之“利”而不顾其“害”,故而对美国之献媚、对中国之挑衅皆“不知止”。这种“见利忘害”的赌徒心态,正是极不智之典型表现。美国只顾眼前利益,挑起俄乌战争,不知止,必将受到严惩。
  生当“知止”。劝君“知”而后“止”。
  【阅读拓展】
  (一)苦难是滴墨
  白手起家的朋友甲,为人也算热情仗义,事业也算有声有色,但大家却都对他有点儿退避三舍的意思。缘何,实在是这个人太过敏感和脆弱了一点儿。
  朋友相聚,一两杯酒下肚,无论别人扯什么话题,最终,都会被甲归结到一个话题上去回忆过去的苦难生活。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有多么不容易: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是老黄牛一样的搬运工,妈妈是菜市场的地摊大妈,在最草根的社会底层长大,白眼、冷漠和轻视是甲成长的底色。
  但正如某个哲学家所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正因为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甲才能够一直“胸前一个勇、丹田一口气”地拼到现在,拼出恁大的事业和江山。让大家困惑不解的是,当终于彻底脱离了苦海。甲却突然变得好像一个敏感的导电体那样触碰不得了。
  他回忆黑暗童年,别人不洗耳恭听就是蔑视;他忆苦思甜,别人不长吁短叹地跟着配合就是轻视。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久了,大家都觉得累。更离谱的是,哥几个聚会,偶尔有谁说个笑话,但凡牵扯到菜场大妈或者搬运工的,甲立刻就会暴跳如雷地冲上去,他总认为别人是有意贬低他的父母。
  渐渐地,大家都惧怕同甲凑到一起了。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下一句话是不是会触犯到甲那颗敏感的小心灵。而且,倾听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听一个人絮絮叨叨地祥林嫂般回忆过去的生活,对于倾诉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抒发的渠道,但对于倾听者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朋友们远了,甲的爱情之路也不顺利。按说像他这样一个多金且年轻的男人,众多小姑娘该趋之若鹜才是,可是,寻寻觅觅了那么久,甲还是没有找到那个可他心意的人。
  甲很苦恼。愈发感叹老天对自己的不公,贫穷的时候没有友谊和援手,怎么到自己有钱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呢。
  他去找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谈心,问了人家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为什么他的人生就如此艰难?
  心理学的朋友只说了一句话:每个人成功后都会有一种情绪反应,或者高兴或者骄傲或者兴奋。请问你的反应是什么?
  甲琢磨了半天,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些正常的成功情绪反应。当他不用再为衣食奔波,当他不用再受人歧视和白眼时,他也有兴奋,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委屈、一种不平、一种想流泪的冲动。当掌声和鲜花簇拥到面前那一刻,他看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曾经那些漫长的艰难。他其实也想骄傲地仰天长笑,可内心又始终有个声音:不,现在的一切,并不匹配我受到的那些苦难。换言之,老天给他的回报,并不够。
  听了甲的话,学心理学的朋友将一盆清水和一块石板同时放到他的面前。然后。从墨水瓶里滴出两滴墨,一滴放到清水中,一滴放到石板上。满满一盆清水,很快变得污浊。而那滴落在石板上的墨,在阳光的照射下,没过多久,就干涸成了一点黑色的印记,随便用手一抹,便消失无踪了。  
  甲疑惑地看着朋友:这是什么意思?  
  朋友晃动一下盆中的污水,轻轻道:这就是你不快乐的所有根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回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但你的回忆。却过于隆重和庞大了。无限度地纠结于过去的苦难,不仅会放大过去的阴影,还会让人看不清眼前的世界。对于真正的勇敢者来说,苦难就好比一滴落在石板上的墨,早晚会在岁月里风化于无形;而对于软弱者来说,苦难又是一滴落在清水中的墨,总在提醒它曾经的存在,不仅会遮蔽生活的真相,更会让现在的幸福也出现阴影和墨痕。
  朋友的话,让甲若有所动,那个瞬间,他想起了自己内心一直涌动的黑暗和迷茫,或许,这一直不能走出的情感沼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灵还不够坚强,前行的脚步还过于软弱和彷徨。
  再次垂头看看那盆已经氤氲了全部墨痕的水,再看看那块洁净如初的石板,甲的眉头终于慢慢舒展开了。
  (二)人生“三碗面”
  面条是北方人的传统饮食,菜面谐调,制作简单,历史悠久,品种有阳春面、油泼面、炸酱面、哈拉面、刀削面、蒸面、烩面、拉面等等。人们借它的细长体型,用来寓意长寿,赋予联系的象征。今天我说的“三碗面”,是人生的三种“联系面条”,每个人都应该吃好它。  
  一是“素面”。素面条是一种时尚美食,低脂肪、多维生素,让人吃了既美口又健身。中国古代的很多圣贤智者都提倡清心、恬淡,以粗茶淡饭和素食寡欲为君子的养生之道。“素面”饱含简约、恬淡、慈爱、平易的生活观,是秉承古代先贤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好生惜物、清心寡欲的为人处世之道。素面人生,有助于遏制腐败与奢靡,减少贪欲和杀戮,增加德行和幸福感,是协调天人关系、敬畏万物生灵、尊重传统文化的经邦济世之道。人们称不化妆上班的同事“素面朝天”,不施粉黛,最少受到激素、色素的侵害,敢把真实的自己示人,使人生变得轻松愉快。
  二是“炒面”。你可能会说,吃过“素面”了,不化妆就上岗,为啥还要吃“炒面”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