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3 22:03:3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40个字。

  《懒惰的智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论点论据。
  2.学习本文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提炼中心论点。
  2.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听一个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议论文《懒惰与智慧》,看看他是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的。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划分层次
  相信大家在课前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再仔细阅读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凯莉到底讲了些什么?在阅读的同时划分好文章段落。并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同学们是不是明了了作者对懒惰者认识呢?(是)那么作者提出来的认识是不是和常人的认识不一样?(是)这种认识是不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是)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把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读出来,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提所找出来的这些句子,是不是就是没段的论点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