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论据的使用
- 资源简介:
约2310字。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论据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初步掌握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2、培养就事例议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论据的揣摩分析,达到对论据分析方法的初步了解掌握;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进一步把握论据分析方法的运用;
3、通过综合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论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态度,形成不怕学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运用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学生病例:指出当前学生议论文中事例论据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不会分析,甚至连初步的分析都不会,形成事例+观点的现象。
二、 方法指路:
1、 教你第一招
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论据)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分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论点)
提问:这个事例中是如何连接论点与论据的?
明确:探索事例中的结果所产生的原因,从因果关系上对事情进行分析。
教师小结:探因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探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教师提示:形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探因的时候就朝论点的方向考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证明论点。
我们再看一段例文体会一下这种方法: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研究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