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
- 资源简介:
约11440字。 凝聚
北京一考生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毕业晚会上,老班含泪朗诵了这首词。泪光朦胧了我们的双眼,此时此刻有多少别情凝聚于心啊!
曾记否?那绿肥红瘦。
灯光下一缕银丝那样的醒目,我们知道那凝聚了您的多少心血。窗外修竹身影婆娑,她应该记得吧?您是比太阳起得早的人,当第一缕晨晖照进校园,您已经在教室等着我们。当繁星缀满天空,您又伴着星光上路。是晨晖,是星光染白您的双鬓;是我们劳累了您的身心。当我们将要走向考场时,校园里恰好芳草萋萋;当我们向您说声珍重,枝头落红已化为春泥。我们记得,是化作春泥的落红,让那芳草萋萋。
曾记否?那灯火阑珊人未眠。
明亮的灯光彻照着四壁,我们知道这灯光中凝聚的是太阳的事业。每当我们看到这温馨的灯光,心中便有丝丝暖意流遍全身。这灯光如同妈妈的眼睛在深切地凝视。教室的门轻轻打开了,教室里响起了您春风般的声音,“真不听话,看,都几点了,赶快去休息!明天还要上课呢!”同学们都不舍地起身,走出教室。“啪!”宿舍的灯熄了,走廊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我们知道当我们都进入梦乡时,您一定是彻夜无眠,第二天那精彩的课堂就是您昨夜辛勤耕耘的见证。夜色蒙蒙,灯火阑珊,今夜我们注定无眠。
曾记否?那雨急风骤。
刚才还骄阳如火,可老天骤然翻脸。一阵狂风过后,好像把下午刮没了,一下仿佛到了黑夜,教室里亮起了灯。雨随着风来了,虽不密集,却很大,打在窗上,啪啪响。“千万别来,老师!您不来上课,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门,开了。您走了进来,用灰头土脸来形容您一点不为过。头发再不是平时的“顺民”,变得七扭八拧。身上一层灰土,有的地方落上了雨,泥泞一片。您知道吗?我们当时都想哭。可您却没事人一样,一挥手,“上课!”管它雨急风骤,教室内只有您朗朗的话语。
……
所有的那些往事呀,我们怎会忘记?我们知道,这些点滴里面凝聚了您对我们无私的爱呀!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泪光中您深情地朗读。我们知道,三年的师生情,全凝聚在这首词中。
名师点评:
激情感恩,浓。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感恩题材的作文大多抒写对父母的感激与回报,尤其是与子女最贴心的妈妈,而在考场上像本文一样用浓重的笔墨抒写对老师感激的文章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日常生活中截取三类生活画面来深情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感,很真,也很纯。
文学底蕴,重。全文大量引用或化用了古诗词名句,点缀其间,诗意浓郁,同时又以老师朗诵的一首小诗作结,更是诗味悠长。文章综合使用比喻、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词语优美,具有古典文学的魅力。
诗意盎然,美。文章长短句配合使用,又有诗的节奏美,读来诗意盎然,清雅脱俗。同时,情感绵长、细腻,真情为之。
得分点 款款诗意 浓浓真情
两代人的父爱
文/天津一考生
5月31日 多云转晴
明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呢?会不会是一部新款手机、MP6,还是神舟小本电脑?想着明天就会收到节日的礼物,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怎么也睡不着觉。
6月1日 晴
吃过午饭,我催着向爸爸索要节日的礼物,爸爸不慌不忙地从里屋捧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然后把钥匙递给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这个礼物该送给你了。”“会是什么呢?也许是传家的宝贝,可能爸爸想给我来个惊喜。”我兴奋地想。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个泛黄的日记本,我登时像煞了气的皮球,脸色立刻是“晴转阴”。爸爸笑了笑,和蔼地说:“这是我十二岁时的日记,也许它的价值远比手机、电脑大得多。”我索性翻开日记慢慢读了起来:
5月31日 晴
明天是我儿童时代的最后一个节日,爸爸说我该上中学了,答应给我买一支钢笔。班里现在还没有谁用整支的铅笔呢,用的都是小贩手中买来的铅笔头。要是有一支钢笔,会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6月1日 晴
爸爸今天真的给我买了一支钢笔,是“英雄”牌的,金黄色的,漂亮极了。我把它带到学校去了,同学们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摸来摸去,还不时地投来羡慕的眼光。那种感觉真好。
6月2日 阴
今天我后悔了,为什么要向爸爸提那么奢侈的要求。家里那么穷,妈妈还在生病,爸爸一个月才攒4块钱,买钢笔就用去了一半,这一个月该怎么过呢?我对爸爸说:“爸爸,这支钢笔我不要了,还是把它退了吧。”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好。”
……
爸爸小时候买一支钢笔就是“奢侈”的要求,而我现在呢?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无论多么贵,只要我喜欢,爸爸就一定给我买。我问为什么,爸爸说只要你喜欢。
爸爸,你在我告别儿童时代走向少年时代的途中告诉了我一个道理:爸爸对儿女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评点】
1.构思精妙,层次鲜明。小作者通过自己与父亲关于儿童节的两则日记,反映出两代人虽处不同时代,但都获得了相同的“父爱”这个主题。这个精巧的构思使得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语言传神,卒章显志。行文中诸如“想着明天就会收到节日的礼物,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怎么也睡不着觉”、“我登时像煞了气的皮球,脸色立刻是‘晴转阴’”等对人物的心理、神态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另外,文末的议论抒情部分的感悟,既点题,又使文章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