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教师最关注什么
- 资源简介:
约3900字。
阅卷教师最关注什么
作者:马新民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这应该是对写作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按理说,能达到这个层次的学生就应该可以拿到一个基本满意的分数,如果驾驭文字、谋篇布局、叙事说理的能力相对突出,就应该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可事实上,不少表达能力并不贫弱的学生在高考中却常常遭遇滑铁卢。这不仅引起了语文界内外对高考阅卷的诸多非议,也让备考的学子觉得阅卷教师的趣味与标准实在是扑朔迷离难以把握。
那么,面对考试作文,阅卷教师最关注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曾引起非常广泛地关注与争议的一篇高考作文。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这篇文章的评阅赋分颇为“惊险”: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教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教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按阅卷程序自动传给第三位教师,第三位教师判39分,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文章。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于是,这篇差一点沉没的作文最终被打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