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东高考阅卷教师调侃考生作文”事件
作者:吴应海 时间:2008/11/28 10:04: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34
第一站:调侃之帖
终于有空坐下来,整理今年评卷时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了。这些,是枯燥的评卷生活里唯一的乐趣……
今年广东的作文题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大多数考生将“不”理解为放弃,即“不说不”是“不轻易放弃”。
考生的理解并无问题,只是表达有点问题……
[爆笑语句]
1. 毛主席曾说:做人要厚道!(毛主席是对着手机说的吗?)
2. 我国中科院院士郭沫若,拒绝了美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郭沫若得意忘形,钱学森死不瞑目)
3. 如果爱因斯坦止步于1000次的失败,还能发明出电灯吗?(十个考生就有九个用爱迪生的例子,你是例外的那个!)
4. 孔令辉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照顾家人……(奥运金牌选手的日子看来也很苦啊,合着叫辉不大吉利。Ps:原意大概是想写洪战辉)
5.不轻易说不的人就能获得胜利的青菜!(获得了胜利的青睐,就奖青菜奖杯一座?)
6.“咚”的一声,裁判吹响了比赛的哨子……(哨子是什么材料的?)
7.在汶川,紧急救援的那一双双面孔,那一支支手,无不让我们动容……(合着都是些双面伊人?)
8. 文天祥面对敌人的枪口,坚持说不……(难怪南宋要灭亡,对方都有现代化的武器了)
[爆笑段落]
1.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困难的处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好像我现在面对着眼前的这份高考试卷,心里很乱,很想快点交卷,然后快快的离开这个地方。我的心里一直在埋怨出题的人,他们出的题目也太不人性化了吧?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简直狗屁不通,他们也太烂了吧,“拉屎容易,吃屎难”这个道理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出了像屎一样的题目,又要让我们像吃饭一样吃下去,太困难了点吧?可是我能做些什么呢?
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看到爸妈的笑脸,为了将来出人头地,我们不能轻易说“不”,就算高考题就是要我们吃屎,我们也要坚持!(最敢说话的考生)
2.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被自己的好友庞涓陷害,身遭酷刑,又被投放到监狱。在痛苦之中他曾想到自杀,但在别人的劝说下,他放弃了自杀的想法。后来他自强不息,没有轻易说“不”,不仅出狱杀了庞涓,报了仇,还写出了不朽的名著《史记》(最有创意的考生,有魏明伦的风格)
3. 冬天的到来,很多动物都去冻眠(原文),但是这只狼肚子叫喊着要有东西吃,走着走着肚子越来越饿了,看一只兔子在吃草,狼的眼前一亮,有猎物,用尽所有力气向兔子铺(原文)过,兔子灵机地发现,有狼!心理(原文)有点慌起来,但是心理害怕仍然很努力地跑。狼就说:“兔子朋友你好,你不要跑那么快,我很闷想找一个朋友聊天,你不要跑那么快了,”兔子心理在想,我就知道你想把我吃掉,在我的面前假装好人,说跟我聊天,聊了聊不就是把我聊到肚子去,我怎敢相信你这只坏狼呢!就算跑不过你,我都要努力去跑。我哪能将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呢?就是轻易说“不”字也不要流(原文)到现在。狼越跑越累,心理想“看来软的不吃,放点硬的才行。”狼又说:“你以为你能跑得比我快吗?如果你停了下来,让我吃,我吃你的时候会轻一点,让你不那么痛苦,不停下来,让我追上你,在吃你的时候你就不要怪我不留情。”兔子跑着也很累,但是他不断地对自己说不要轻易说不,不要害怕现在的困难,相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的。兔子这时候见到一个洞子,这个洞子不大,只要容纳兔子这样的身躯而已。兔子一下钻到洞子里。狼在外面守着,不肯放弃就快到手的食物。到了第二天早上,兔子探头出了,看到狼已经冰死(原文)在洞口钱,兔子就快乐步子(原文)走了。(最有童真的考生)
4. 古代有一个书法家,他一直很努力地练习写字,他写的字很好,什么字都写,门口的墨池都被他染黒了,他练字从来不轻易说不,所以他的字很好。他写字,从来都不写“不”,他虽然什么字都写,就是不写这个“不”字,所以人们都很为他骄傲。(逻辑思维最强的考生)
5. 逆来顺受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说不只会把事情搞砸,坚持不一定会胜利,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总爱逆来顺受,为何我们总说不要轻易说不呢!我真不明白,多年来,我们在不轻易说不这句上面吃过多少亏啊!
我就喜欢说不!面对不可战胜的困难,因为我自认为无能力,所以我会让有能力的人去做。我就是要说不!我偏要说不!说不,不需要道理!我要对当今中国填鸭式应试教育说不!(最撒娇耍赖的考生)
6.山重水复之时能叫人不烦恼吗?文章题目是“不要轻易说不”,我也认同这观点。但事到如今,能不说“不”吗?
看到文章题目,有如晴天霹雳,本是满怀的自信一下子全没了。难道我堂堂男子汉注定要死在这作文之下吗?难道我满腹的才华就不能得到展示吗?难道今天真的江郎才尽?想回昨晚夜修,还看着历史书找典故,为今天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惊小怪的考生)
7. 凡事有利皆有弊,我们不能轻易说不。比如说爱因斯坦吧,他发明了电灯(原文),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这似乎是利,但是他也导致了现在的温室效应,地球污染,那么这发明电灯到底是利呢还是弊呢?!再比如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当然说明我们祖国很伟大,但是这成功也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远了,那么这到底是利还是弊呢!由此可见,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最有忧患意识的考生)
第二站:各抒己见
观点一:点评作文莫伤人(冼 兹)
和发帖的这位同行一样,笔者在讲评作文的时候,一度喜欢拿学生出现的这种常识性错误进行揶揄和调侃,而绝大部分学生也会在我列举完这些错误之后哄堂大笑。每逢此时,我都自我感觉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同时感到,经过此番调侃揶揄,不但犯了此类错误的学生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也会在笑声中引起注意。但后来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在一次酣畅淋漓的调侃之后,那名遭到调侃的学生交上来一篇《周记》,其中引用了俄国文豪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的著名台词作题目:你们在笑什么,你们在笑自己!该生说,低级错误是很可笑,但这是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类似的错误,你们的耻笑何尝不是笑的自己?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拿学生的错误当卖点,有时也会产生类似于“把大部分学生(包括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个别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后果。只要是调侃和揶揄,就有可能会伤害人,即使这种调侃和揶揄是善意的。毕竟学生的自尊心和看问题的角度是千差万别的。
换个角度来看,诚如有网友所言,学生的作文写成这样,是谁的错?还不是说明我们老师的指导没有到位?生之错,师之过。我们在调侃嘲笑学生错误的同时,还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在笑自己?
观点二:有点调侃无妨(张成浩)
有很多网友认为,这位教师是在讽刺、挖苦学生,更有甚者,硬是要扯上师道尊严,还说教师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此戏谑学生让人不耻!
笔者认为,对于阅卷教师发帖调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我们没有必要对其上纲上线。在我看来,他只是在用一种善意的要,比较诙谐、幽默的方式来点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有什么不好和不对的呢?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错之后,必须要有人为其指出来,以便今后改之。否则,同样的错误今后还会一直犯下去,反而会闹出更大、更多的笑话。比如,前些年一些领导在讲话的时候经常把“莘莘学子”念成“辛辛学子”,经过一些纸媒的爆料之后,这样的笑话很少再出现了。
这位教师以令人爆笑的方式指出学生高考作文中的错误,会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犯错的学生。我想,这总比用那种严肃、呆板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吧!对于阅卷教师发帖调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点呢?
观点三:最不应该调侃的恰恰是学生(亦铭)
与学生打交道已经十几年了,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错误,一点都不奇怪。对此,我的做法是与学生个别交谈,并建议学生应该多看看有关的书。人无完人,作家写文章也会出现错误,更何况是学生?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是应该的,但出发点必须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有时候也可以用调侃的方式,这一点学生都会理解。可这位教师竟然在网上调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在我看来,是有失师道的。
学生作文中出现错误,如果一定要调侃的话,那首先应是教师。学生没有被教好,最大的责任人是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次,要被调侃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和学校的实质性指标。为了成绩,学生被禁锢在书本里,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如果我们的教育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可能会大大减少。第三,最应该被调侃的是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学生不爱读书,是当前学校的普遍现象。哪怕是在考试中增设了阅读名著这一项考试,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名著,他们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浅阅读”,根本就没有将阅读名著当做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想提醒这位发贴的教师,不要自认为比学生高明,不要总认为学生在作文中出现错误是可笑的,最不应该被调侃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教师不是学生的“看客”,我们没有理由对学生进行调侃。
观点四:郭沫若造原子弹:是调侃更是警示(王学进)
我注意到,众多网友大多围绕该老师该不该如此调侃考生发表看法,而没有深入探讨为何高考作文中会出现如此多的常识性错误。对此,连发帖老师也没给出个说法。而我以为,讨论的重点恰恰就应落实在这一点上。
结合我做高中语文教师的经验分析,造成考生作文屡屡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根本原因,不在学生的学上,而是在教师的教上。从一开始,教师就没有将学习写作的真正意义讲清楚,而只是将写作的意义归结为功利目的,即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因此凡是能取悦评卷老师、能够获得高分的材料、方法等,都不择手段加以利用。一切以实用为目的,哪管引用的材料真假与否,哪管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真是假。在教师看来,这些都无关宏旨,重要的是不偏离主题,材料能否证明观点。故绝少有老师会告诫学生:不要搞错人名,要注明材料和引文出处,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正是中学作文教学不注重真善美的教育,偏重假大空的虚假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学生不重实证、只管“拿来”的急功近利倾向。他们不在乎会否犯常识性错误,反正只有老师一个读者,再说也没有这样的评分标准,比如凡是有常识性错误的扣分若干,因此何必去计较郭沫若是不是研制出原子弹的元勋,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教师不较真,连高考评分标准也不计较,考生乐得省心省力,阿狗阿猫,逮住谁就是谁,哪管张冠李戴,有顶帽好戴就是了。
作文教学的真诚与虚伪,不只是作文本身问题,本质上是德育问题。作文中谎言弥漫,错误百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学校德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作文教学承载着学校德育的功能,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其题中之义,但由于学校德育本身存在着较严重的假大空倾向,在大环境影响下,师生丧失了求真务实精神。不是吗,在谎言都能一再得到宽容的前提下,出现几个常识性错误又算得了什么?反过来,既然屡犯错误无关紧要,那么杜撰和虚构材料也被允许了,这样又助长了作文中的虚伪倾向。
作文教学归根结底应该是人的教育,但在我们这里,完全变成了一种技术教育。可悲的是,这种技术教育不讲严谨、科学和实证,只讲功利、速成和机变,所以十分粗糙和低劣。反映在高考作文中就是“满纸荒唐言”,让评卷老师手捏“一把辛酸泪”。这哪里只是作文教学的失败,分明是育人教育的悲哀。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