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9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白银公司二中 高金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说课教师高金刚。我说的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九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说课文内容和特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教材演讲词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恩格斯在文中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整篇演讲词思路清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方式多样,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教材第三单元教学目标要求:要指导学生欣赏演讲名篇,体会演讲风格,进而学会演讲稿的创作、激发演讲的兴趣。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个人教学对象实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理清文章逻辑层次、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体会文中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3、品味深刻的思想和准确的语言,尤其是较为复杂的长句,要正确理解其含义。
4、了解运用修辞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对增强演讲词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好处。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为:1、重视积累,掌握好生字词;2、培养学生通过理清文章逻辑层次、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体会文中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3、由课文延伸到实际写作,提高学生写作中议论说理的能力。
三、本课时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本身具有思路清楚,逻辑性强的特点。也由于自己所带新高一班级在作文练习中屡屡出现思路不清、逻辑混乱、主旨表达不力的具体情况,所以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锁定在对学生理清文章逻辑层次、抓住文章主旨能力的培养上。
学生理清文章逻辑层次不难,但是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即理解作者安排层次的原因和目的比较难。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本质,学以致用。
四、拟于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将教师范读和学生的朗读结合起来。
2、讨论法——以小组讨论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解答问题。
3、提问法——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解决问题。
五、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1、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等,收集有关两位伟大人物的资料,为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做好准备。
2、划出生字词,要求学生预习掌握,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选用能激发学生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