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语文教法改革研究与实践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兰溪市第八中学 陈寒冰
摘 要:在新世纪,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应何去何从,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归纳了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刻不容缓,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笔者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迫切希望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课程标准》;必要性;原则;思路;实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世纪,这无疑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出了更新的挑战。面对时代的要求,世纪的挑战,中小学语文教学应何去何从,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在农村中小学,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识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可是由于农村教育信息比较闭塞、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正常以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不少中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归纳起来,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但日益与时代脱节,而且在进行着恶性循环。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日渐失去兴趣而处于抑制状态。由于学生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便不得不采用外在的、强制的启动措施,那便是增大作业量。现在的小学、初中作业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题越出越多,越来越钻牛角尖。“题海汇编”在不断交流中,越汇编越厚,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当教师与学生都被题海所淹没时,哪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任何学习,倘失去了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人的大脑只变成了装知识的口袋。学习越失去主动性,便越需要被动的压力,越增加被动的压力,便越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恶性的循环已到了极限,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急剧下降,智力也在急剧退化,这种破坏性的实验应该尽快结束。
2、教学应试教育痕迹严重,语文能力低下。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