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
周大刚
提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真实性、选择性、吸引力和整体性的五个原则,强调了情境创设对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意义。
主题词:多媒体课件
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正在国外兴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成了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强调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者进入情境,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尤其是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又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系统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的结构,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不等于它的作用能自然发挥出来。如果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相结合,运用新的教学设计,它的真正作用也就无法实现。目前,大量的多媒体课件都遵循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课件设计的目的在于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形象化演示,或是对某些特殊内容的模拟和虚构,它们依然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从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工具到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这不是一种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更新,而是教育理论与学习的根本转变。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不应只是多种媒体的集合,界面的设置和交互式要素的体现,更不应是教材内容的搬家或一种教学手段的更新,而应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应把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本文即是探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的几个问题。
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情境创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学习在这种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