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三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2 15:3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 文 教 学 随 笔 三 题

作者: 程对山(甘肃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733000)


一、也 是 遥 远 的 绝 响

嵇康就要死了,齐集刑场的三千士子作了最末一次的聆听之后,千古留传的《广陵散》遂成恒久而遥远的绝响。余秋雨教授为之捶胸顿足,扼腕叹息。其情其景,令读过《文化苦旅》的人无不受到极大感染。其实,《广陵散》早就是一曲遥远的绝响。就算嵇康不死,就算《广陵散》流传至今,又有几人能领略那绵长筝音中的千古神韵?谁敢肯定那齐集刑场的三千士子中就没有装模作样的附庸风雅之辈?但是,在抖落了岁月的尘埃和历史的余烬之后,逐渐凸现的便是曾经失落了的中国古代士人的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格追求和精纯别致的情感精神历程。而这一切,不正是一曲曲恒久的遥远的绝响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晚嵇康三百年的初唐诗人陈子昂就独登幽州台, 仰天而呼、仰天而歌——他为什么而呼、为什么而歌,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我们迄今难以得知。但那种巨大的孤独、巨大的悲哀和巨大的寂寞中显而易见的传递着一些精纯别致的情感体验和特立独行的精神特质。更早些,“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个行走于春秋时期的古老的民间歌者,反复呤唱的不也是这样一种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么?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孤独无奈、这些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不都成为遥远的绝响了么?“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士人的追求,士人的悲哀,士人的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谁能理解至深?
所有这些,是我在读《爱莲说》的时候萌生的一种强烈而独到的感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咏莲但何尝不是写人?何尝不是写周敦颐自己?何尝不是写象周敦颐这样的士大夫们的清高、普通、正直、爽快、品德高尚?还有那最令人钦佩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种卓然独立的人格特征?但是,“牡丹之爱,益乎众矣”,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从古至今,身处被私利和欲望包裹成一团的混沌尘世,不甘形为心役但又浮生无望的中国士人阶层之中,这种惊世骇俗的叩问不正是一种稀薄的、微弱的、仿佛从远古的深山里传来的空谷足音吗?这些象周敦颐一样敬慕莲花,愿有莲花一样高洁品行的人格追求的士大夫们早已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了。那日,不知是第多少次的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现同样惊世骇俗的叩问还有北宋时的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