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13530字。
《蜀道难》课堂实录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许万军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
(配乐朗诵)
(学生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读起来,发出声音。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
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风格?
生:风格十分豪迈。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
生:富有气势的。
师:富有气势,应该是比较雄浑的,是吧?好,请坐。感知比较准确。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多媒体展示:雄浑豪放)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现在看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生:应该是“高”。
师:应该是“高”。我们说李白有一句诗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危”还有什么意思?
生:“危”应该还有“危险”“危急”的意思。
师: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