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综述ppt
- 资源简介:
共32张,课件制作形式简洁,内容较为丰富,附有配套的学案约21190字,很实用。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技巧复习导学案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1年2月6日
【唐宋诗词鉴赏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回顾】
一、解诗:
1、从诗题、作者、注释、问题和意象、词语标志上初步判断诗歌题材,快速明确相应题材的基本常识(情感、内容、手法)
2、结合相关古诗文常识,通过对意象、修饰词、情语的综合理解分析,初步理解诗词,把握基本意境。
3、结合问题类型进一步解读诗词,要有整体画面感,前后联系,不可断章取义。
二、解题:解读设问类型,明确解题要点,逐项分析揣摩。
基本设问类型:
1、问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意境、画面)
2、问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技巧)、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作用、效果)
3、问语言:炼字、诗眼、一词领全篇、诗句理解、语言风格
4、问情感: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作用、效果)
【解题答题技巧】
【问形象:形象特点+语句分析+情感表达】
(一)问形象之人物形象:
1、分类:
(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抒情主人公(作者)形象:柳永《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漂泊潦倒者形象。
2、依据和角度: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情节(事情)。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二)问形象之事物形象:即咏物诗中托物言志所托之物。
1、鉴赏依据:事物形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鉴赏角度: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三)问形象之景物形象:
1、鉴赏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景物特点)。
2、鉴赏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四)问形象类答题步骤与思路:形象+诗句分析+情感
1、先“盖帽”:点明形象特征及属性(内在品格);
2、结合诗句分析该特征及属性(抓住意象及特点);
3、分析并点明该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志向(知人论世)。
问形象之基本设问类型: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2、本诗中写出了“X”的怎样的自然属性(特点、品性、哪些活动)?写出了“X”怎样的形象?请指出诗中“X”意象的含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