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有效提问及激励艺术
- 资源简介:
约3360字。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有效提问及激励艺术
江苏省射阳中学 曹海涛
内容提要:有效教学是个高效的师生互动的生态系统。教师的作用应从知识的“讲授者”和“供给者”转向进行有效教学的“提问者”和学生活动的“激励者”。这对高中语文老师来讲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本文就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及激励艺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有效提问 激励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几十年来纷争不断。赞颂者、抨击者都不乏其人。平心而论,语文教学中的确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这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工作者。这种问题的实质,就是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有效教学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既重效率又重效果、更重效益的教学活动;是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提高,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这个定义看,有效教学是个高效的师生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老师的角度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讲授”和有效“提问”。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这里又有个激励艺术的问题。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和原则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状态。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并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讲授,也必须有一定量的讲授。教师作为“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可以弱化,但不能消失。同时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所以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
哈佛学者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使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如果我们对学生能够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思维训练,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祝福》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为什么“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2.小说中除了表现夫权对妇女的束缚外,还有表现族权、神权、政权对妇女的迫害的情节,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情节来吗?3.为什么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却从祥林嫂丧夫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上述几个问题统一在一起,就使学生所追问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所蕴含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教学又不偏离教材。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