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呼唤新理念
- 资源简介:
约3190字。
新课改呼唤新理念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作者:汪家波
单位:烈山区实验中学
新课改呼唤新理念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真正把核心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实现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和弊端,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下面,我就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 教师必须真正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得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仅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原则。但在中学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学的民主、平等思想并没有真正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中,极其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以 “权威”“先知”自居,“家长制”“一言堂”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样教师便成了知识的占有者,教学过程便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的过程。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处于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学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就导致教学方式上的一言堂、灌输式。虽然在近些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有点教师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现代教育方式,但这些方法是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而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互动发生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成师生共渡的生命历史,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如果教师不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是万万不可能的。“穿新鞋走老路”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将民主、平等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