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7570个字。
初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静(mì)深(ān)(yī) 郁杀(lù)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面对他人的误会和侮辱,我们要记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所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
C.多思是优点,但多心则是缺点;怀疑并非全无必要,但猜疑则是越少越好。
D.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老师为自己晚年黔驴技穷,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而苦恼极了。
B.上海博物馆陈列的古代青铜器美轮美奂,人们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C.他的发言议论精辟,情深意切,强聒不舍,说个不停,让人钦佩不已。
D.展销会上,以IT技术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和传统家电分庭抗礼,各占半壁江山。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一览众山小。②皮之不存,。
③,除恶务本。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⑤只是他的愿望切近,。
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⑦“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是的,有玉树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有全国人民的支持,遭受地震灾难的玉树,必定是“,”,一个新的现代化的玉树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展示在世人面前。(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词名句)
5.名著阅读。(6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2)《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中华诵”系列活动始于2007年,至今已经形成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诵读晚会、中华诵读进校、中华诵夏令营等四个系列。
【活动一:组织准备】2009年8月11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有着“文昌水秀、祥泰之州”美誉的泰州举行,国家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江苏省和泰州市有关领导参加,开营仪式由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缪志红主持。本次夏令营主题是“传诵中华经典,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请你为此次开营仪式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活动二:分析材料】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这个统计情况,完成下列各题。(3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26 13%
武侠小说 30 15%
时文杂志 32 16%
卡通画 112 56%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口语交际】此次夏令营期间,组织了营员进行“电脑时代是否还要学好书法”、“中国自己的节日和‘洋节’哪个更有意义”等问题的辩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就其中一个话题以正方或反方身份作陈述性辩论,至少两点理由(2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7、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完成下列题目。(6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灯火钱塘三五夜②,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③。
寂寞山城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反用其意。 ④山城:指密州。 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中和陆游《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诗句描述内容类似的两句是:(2分)
答: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2分)
答:
(3) 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