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24
- 资源简介:
约5750字。
《茶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与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时代的黑暗腐朽。
2. 分析人物语言,归纳概括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整体感知《茶馆》及其作者。
2. 指导学生了解该剧本第二幕剧情及“卷轴画式”的结构。
3.了解《茶馆》中的众多人物。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舍说:“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样子》、《离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3.《茶馆》剧情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