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 资源简介:
约6580字。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作者:彭得华
摘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求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应有健全的体魄,具备专业技术技能之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里有问题,其中中初中生心理障碍率为21.6%-32%,并呈上升趋势。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同学案与他畸形性格由来已久有关。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的问题已摆到了我们面前。
关键词: 个性心理 因“材”施教 情感意识 性格 双赢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精细分工而又高度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悄悄影响着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当代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创业热情,但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和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市场经济的冲击,贫富差距的拉大,金钱在社会中作用的进一步凸现,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加实际,更加急功近利;经济体制的开放,社会上成功人士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实现自我”的激情与愿望,他们志向宏大,报负远大,但又放纵任性,自我感觉太好,自我评价太高,个人价值第一,个人利益至上;长期生活在幸福之中,过度呵护、关心造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当代学生的一些新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这些特点,必须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自信乐观、自强自立,宽容与合作意识、无私无畏、勇于创新的意识、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未来的社会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求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应有健全的体魄,具备专业技术技能之外,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将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下面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