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梦现,奈何终是镜花水月——鲁迅《铸剑》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15 16:38: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20字。

  复仇梦现  奈何终是镜花水月
  -----鲁迅《铸剑》鉴赏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洪祥   学号:10011072   联系方式:15262050821 25057584@qq.com
  《铸剑》是鲁迅1927年创作的一篇历史小说。1927年正值“三一八事件”发生不久,在创作铸剑之前,鲁迅刚刚完成其著名悼念小说《纪念刘和珍君》。因此,我们不难就想到这两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分析铸剑的主题。其实,铸剑小说的主题是鲁迅文章里较为清晰的,虽然也是含有内在主旨,延伸思想。但是,大家不难看出,其主题是“复仇”。
  《铸剑》原名《眉间尺》,是后来才改名为《铸剑》并收入《故事新编》的。故事新编的新就新在鲁迅先生采用古今杂糅的方式,将现实和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事实结合起来,以达到借古讽今的创作效果。《铸剑》更是深得此法。
  鲁迅先生借本文指导青年,血债必须索还,斗争的方式可以随机应变。请愿的方式不再适用,是时候铸剑武装自己去实现革命理想了。他还在《死地》上指出:“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纪念着,则似乎还不算是很大的折本。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以流血得来。但这和血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世上也尽有流血很多,而民族反而渐就灭亡的先例。即如这一回,以这许多生命的损失,仅博得‘自蹈死地’的批判,使巳将一部分人心的机微示给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死地是极其广博。……死地确乎已在前面。为中国计,觉悟的青年应该不肯轻死了罢。”其实早在辛亥革命时鲁迅就提出了武装的重要性,只是在《铸剑》才明确的指出要利用利剑来打到列强。而这把利剑的含义更是意义深刻。关于复仇的意义也是本文的主要表达思想。具体的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首先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下为什么鲁迅先生要改文章题目的意义。我认为,铸剑这个题目可以更好的突出小说的意象:剑。那把经过高温高压锻炼的、纯青的、透明的,冰也似的复仇之剑。这也正是后来的复仇之神黑衣人的精神象征。同时,铸剑也可以强调出铸剑的过程,铸剑表面指双剑的铸造过程,深层意思则表示眉间尺性格的成熟过程。在国仇家恨前,在烈火与金鼎之中,眉间尺这把宝剑完成了自己的锻造过程。
  本篇小说显然存在着两个调子: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