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
- 资源简介:
约3730字。
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
泗洪第四中学 邮编:223900 蒋京碧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促成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求得课堂高效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导语、设疑、成功体验、课外延伸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激趣 导语 设疑 成功体验 课外延伸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要开发语文有效高效课堂的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激趣”。“激趣”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教材两个方面,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全过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语“激趣”
课堂的导入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成功的导语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于有情。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利用导语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将注意力引到所要讲授的内容上来。“激趣”性导入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重大时事、故事导入法:教师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重大时事或故事(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例如:讲述 “神州七号成功发射”这一重大时事来导入《始终眷念着祖国》;讲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故事来导入《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