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1140字。
安徽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
安徽省旌德中学 吕日辉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末清初,在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个以清淡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画和清高悲壮的气质为独特风格的绘画流派——新安画派。
明代中叶,徽商崛起,徽州经济文化勃兴。徽商中的贤达之士、风雅之人,资助兴办文化教育,热衷收藏。由于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文化艺术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徽州的绘画艺术开始活跃,以貌写家山、描绘新安山水为特色的徽籍画家群逐渐形成,后世称之为“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艺术风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深。中国画家讲究行万里路,往往涉历名山大川,因对山川感觉不同而形成独特的画风。新安境内纵横的山岭,特别是黄山、白岳等风景名山,提供了无数奇景,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有的“日日对山痴坐”,有的“岁岁与白云青石为友”,细心体味着自然的无穷意蕴。尽管新安地处偏僻,山水阻隔,交通不便。由于徽商遍布全国各地,加之强大经济后援,给新安画家遍访名山大川、游历交流、扩大眼界提供了条件,使新安画家和全国各地画家之间的艺术交流成为可能。
从技法上说,新安画派也深受自然景观的影响,多石疏树的黄山山峰促使他们采用以线条为主的画法而描绘多角的山形,这在渐江的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当然,徽州版画艺术也为画家提供了营养,绘画作品中那刚劲、硬朗、瘦削却极富韵致的线条很可能受版画刀刻线条的影响。在谈论新安画派风格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历史背景。新安画派的奠基者渐江及其他主要人物都受佛道思想影响,又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在亡国之痛的打击下,他们往往追求遁迹山林的生活,喜欢运用恬淡幽静的笔墨描绘没有人烟的山水,以表达不随流俗的情怀,同时,他们内心的沉郁抗争和对不灭的文化传统的执著也不自觉地流诸笔端,又使作品在幽静中沉潜着一股向上的力量。
在新安画派与之后的黄山画派关系中,画家梅清是个关键人物。梅清,宣城人,他与新安画派的渐江、查士标、程邃等是画友,多有诗画唱和;梅清与清代画坛正统派恽南田、王石谷及笪重光等也有交往。当年,扬州、南京与芜湖之间交通便捷,经芜湖陆路去黄山,宣城是理想的中转地。宣城又是中国画重要材料——宣纸的生产集散地。梅清学养深厚,才情超群,自然地成为黄山画派发展的纽带人物。新安山水雄奇苍秀,气象万千,黄山、白岳历来为画家所仰慕。以黄山为主体的徽州自然风景资源,形成天然的绘画艺术创作“磁场”,以强大的吸引力召唤全国各地的画家们。
将黄山收入画中,渐江为第一人。梅清与石涛加入表现黄山的画家行列,突破了地域局限,使新安画派得以延展与扩大,从而形成人们指称的“黄山画派”。晚于渐江,而在梅清、石涛之前进入黄山并痴迷黄山的画僧雪庄,也为黄山画派的辉煌写下了浓重的墨彩。
之后,黄宾虹、汪采白等都留下了表现黄山的鸿篇巨制。特别是黄宾虹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作品的抽象笔墨结构,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进一步得到强化。是他们,共同为新安画派的发展,作出各自独特的重要贡献。新安画派画家,自诩“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他们与黄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根”的联系,貌写家山,包含着几分乡土情结。黄山画派画家对黄山的倾心与钟情,纯粹是审美的观照,人与自然物我交融后的合二为一。画家与黄山相依相长,黄山成为山水画家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们共同成为黄山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新安画派”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商的推波助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文化艺术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
B、新安境内纵横的山岭提供了无数奇景,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
C、新安地处偏僻,山水阻隔,交通不便,使得画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
D、新安画派的主要人物都受佛道思想影响,喜用恬淡的笔墨表达不随流俗的情怀。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安画派的特点表现为用笔清淡简练,构图明快秀丽,线条刚劲、硬朗、瘦削却极富韵致,画风清高悲壮。
B、在新安画派之后产生了黄山画派,从此,新安画派与黄山画派并驾齐驱,他们共同成为黄山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C、在新安画家中,黄宾虹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建立起自己作品的抽象笔墨结构,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进一步得到强化。
D、新安画派是指貌写家山、描绘新安山水为特色的徽籍画家群;黄山画派则是指在内容上以表现黄山为主的突破地域局限的画家群。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安画风的形成,与新安境内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新安境内独特的山水风景形成了新安画派独特的风格。
B、梅清是新安画派与之后的黄山画派关系中的关键人物,因为梅清的纽带作用,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与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始交往。
C、渐江是画黄山的第一人,而新安之外的画家为黄山画派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除了梅清外还有石涛,他们扩大了新安画派。
D、新安画派画家,他们与黄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根”的联系,貌写家山,包含着几分乡土情结,为世人了解黄山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乌有园记
明•刘士龙
乌有园者,餐雪居士刘雨化自名其园者也。乌有,则一无所有矣。非有而如乌有者焉者,何也?
雨化曰:吾尝观于古今之际,而明乎有无之数矣。金谷繁华,平泉佳丽,以及洛阳诸名园,皆胜甲一时,迄于今,求颓垣断瓦之仿佛而不可得,归于乌有矣。所据以传者,纸上园耳。即令余有园如彼,千百世而后,亦归于乌有矣。
夫沧桑变迁,则有终归无;而文字以久其传,则无可为有,何必纸上者非吾园也。景生情中,象悬笔底,不伤财,不劳力,而享用具足,固最便于食贫者矣。况实创则张设有限,虚构则结构无穷,此吾园之所以胜也。
园之基,凭山带水,高高下下,约略数十里。园之大者在山水。园外之山,群峰螺粲;园内之山,叠嶂黛秀。或横见,或侧出,或突兀而上,或奔趋而来。烟岚出没,晓夕百变。时而登眺,时而延望,可谓小有五岳矣。山泉众注,疏为河渠。一桌中流,随意荡漾,傲睨放歌,顿忘人世。穿为池而汇者,以停云贮月,养鱼植藕;分为支而导者,以灌树浇花,曲水行觞;瀹其滞而旁达者,接竹腾飞,焦岩沾润,刳木遥取,隔涧通流。此吾园山水之胜也。
其次在花卉。高堂数楹,颜曰“四照”,合四时花卉俱在焉。五色相错,烂如锦城。四照堂外,一为春芳轩,一为夏荣轩,一为秋馥轩,一为冬秀轩,分四时花卉各植焉。艳质清芬,地以时献;衔杯作赋,人以候乘。此吾园花卉之胜也。
而其次在缔造。飞阁参天,云宿檐际。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