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张扬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黄红星
阅读是一种创造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能说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阅读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这一主旨,一定要注重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给予学生课堂个性张扬的广阔时空,注重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 在鼓励学生思维碰撞中张扬个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从关注语言本身回到关注人自身,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所拥有的一种生活,成为学生探索与创造人生的一条路径。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有学生对其中的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产生不同的理解,他指出:“小草既然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应是人不知鬼不觉,怎能看见它绿绿的呢?”我抓住机会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我们观察过,小草刚钻出地面的时候是淡黄色的,而不是绿绿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言之有理,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小草钻出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很快变绿。朱自清先生这样写,表明小草钻出之后有段时间间隔。”一个学生说道。接着另一个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理解:“这样写,表现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又有学生说:“实际上是为了表现春天的可爱和朝气蓬勃。”学生们情绪亢奋,各抒己见。我借机给学生播放春天小草生长勃发的风光片,让学生再反馈,很快就有同学争着站起来说:“‘嫩嫩的,绿绿的’正是对钻出来之后的小草生长状态的描绘,所以课文后面接着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可见,这‘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能瞧见的小草,而不是修饰那正在‘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这样写更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经过这一番对课文的精读探究,学生们感悟了朱自清散文清新诗化的语言风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思维的启迪。
二、在心灵交融中张扬个性
我自己有一种感受,那次在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时,也不知怎的,就是止不住地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会忘记吃饭,也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