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16 14:26: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950字。

  《我用残损的手掌》备课资料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学法引导
  这首抒情诗,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诗作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申请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朗读本诗,应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具体形象所寄寓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审美鉴赏
  坚贞不屈的意志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 “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中“广大的土地”,实际象征的是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