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 资源简介:
共52张,结合近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试题,含有“快乐天地”“课前初试真题”“课堂考点探究”“技巧点拔”“课后精练”,内容全面细致,适合高考诗歌一轮复习。“课后精练”附有word文档,共12题,约5870字,适合操作。
课后精练
题组一 修辞类专练
1、(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比喻,“孤鸟”比喻淹留金国的孤独的诗人自己。拟人,赋予鸟以人的情感“愁”。用典,“断槎”妙用典故,这不再如期而来的木筏子,比喻与故国隔绝,无法归回。反衬,以天空的广袤衬托飞鸟的孤单。寓情于景,作者的漂泊无依、思念故国之情寄托在广袤的天宇中一只孤飞的鸟儿之上。(每答一点并言之成理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2011年合肥一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何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芭蕉”是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的本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
答案:(示例1)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绿”,“冷”使人感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美丽的联想。
(示例2)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示例3)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3.(2011年合肥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4.(2011年颍上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邓 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