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的复习指导
作者:廉江三中 许道勇
时间:2009/9/24 18:32:41
来源:
xdy0301 转发 人气:1095
2006年高考《考试说明》将诗歌鉴赏的考查由客观的选择题改为主观的简答题,而这一变化又是在考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的3月份才确定,这使不少考生感到有点如同“狗咬乌龟——尤处…F牙’’一样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还表现出恐慌情绪。此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认识到鉴赏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属于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作品(诗歌)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它表明学生是否能成功地阅读,即真正读懂。具体地说,就是在理解的基础…b进一步对作品(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好的东西,批评和扬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除此以外,该类鉴赏题还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这样的高要求,考生起初害怕,这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而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分析其原冈,引导考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诗歌鉴赏所包含的内容较广,除主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外,有时还涉及风格流派、文化习俗、写作背景等,而不少考生对鉴赏的有关名词术语久熟悉,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就一些专业术语来讲析鉴赏题,就很容易加重学牛的恐惧心理。我认为,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可以把诗歌鉴赏简化为通俗易懂的三个理解步骤:面对一首诗歌,逐一思考:①该诗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所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具体谈谈其内容。“写了什么",其实质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即把握其字面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内容,也就是侧重于诗歌意境中“境"的理解。例如,若是写景诗,要明确写了什么景;如是咏物诗,要明确吟咏了什么物,依此类推。复习训练时,应该尽量对各种内容的诗歌都选一篇来训练,使考生头脑中能形成对诗歌内容的系统认识,明确诗歌以内容分有:写景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诗、边塞诗、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等,并且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内容特点。如果能把握住了这些常识,到解题时往往就可以较准确的判断了。“怎样写"其实质就是对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理解。这一点相对于“写什么"来说,要显得难些。因为“写什么"基本上可以从文字直观上找,而“怎样写”则涉及到学生生疏的不少术语。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我认为可以将表现手法简化为两大类:直接与间接。然后再由此生发出去,如果是直接,那么看是直接描写还是直接抒情;而问接则显得较复杂,间接包括问接描写和间接抒情。间接描写常用的手法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明暗相衬、乐哀(喜悲)相衬等,而间接抒情,常用的手法则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而常用的修辞,如比喻、借代、对比、拟人、夸张、衬托、反复等,也可以与』二面所谈的方法作好对应的归类。通过这样的分类,使考生能按一定的线索,记住一些术语。不过最好还是结合一些易懂(或熟悉)的实例来记,这样更易记牢。在引导考生作好了这些常识的储备后,再训练他们找准思考的切入点。“所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实质则是对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j至诗歌的卞旨的理解。它具体包括“写某东西有ff‘么作用”和“采用某一独特写法有什么作用”的理解。例如,写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往往与喜悦、欢庆之情有关;写了开阔境界,则往往与豪迈或悲怆之情有关。某一独特表现手法的运用,或者是出于更形象生动地刻丽形象的需要,或者是出于更有助于抒情的需要,这当中,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不过,这一方面的理解却是最容易产牛较大偏差的。为了让考生的理解更准确,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往考生明确了“写什么”的基础上,可以作发散性的思考:所写的意象可以有多少种意旨(或可能包含哪些情感)?然后逐一列举出来,再联系作者概况、写作背景、表现手法等作综合性思考,最后选出最恰当的理解项。下面选取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IlJ》来进一步的阐释。独华敬亭山 众鸟高飞绝,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L“。 沣:此诗为天宝二载(744年)诗人离开长安作第二次漫游所写。 问题:此涛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面对这样的一首诗,我们可用卜面所谈的方法来理解、把握:一、先看:写了什么?①远飞的众鸟。②飘远的孤云。⑧寂静的敬亭LlJ,这三点大家都比较容易看出,易忽略的是独半山前的诗人,必须注意
从“梢看”二字引发思考,借思考“相看”的主语是什么而得出。尽管本题巾“写什么”不是作答要求,但它与后面问题的理解密切市日关,闪此必须先弄明白。二、“怎样写”这是要作答的问题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弄清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