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质疑 勤练 活用
--课外阅读"四步曲"
连城县朋口中学 江群清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部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达尔文先生说:"我认为我所学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都是从课外自读得来的。"叶文玲女士也曾把课外读物喻为"长生果"。无数的经验都证明:广泛科学的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肩头有担";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做到"腹中有墨,胸中有识";可以体会语言的魅力,顿悟写作技巧,做到"手上有气";可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读书只一本,下笔没有神"的可叹局面,做到广涉人世间多种阅历、情趣,行文也五光十色,才华横溢。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应,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曾作出以下尝试。
一、激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如下方法:
1、用名言警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坚持用名言警句来教育学生,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用"书是了解世界的窗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教育学生课外阅读是生活的需要。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以激励自己课外阅读的长期性,明确课外阅读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把学生收集到好的名言警句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点燃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介绍名家成长经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名家的沉重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他的文学作品中。介绍名家的成长经历,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给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少年时期曾过一段贵族生活,晚年却处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创作小说《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稿,让学生对这一巨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生命的意义》时,给学生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书和斗争经历;教学散文诗《海燕》,介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作者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