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2012年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2 19:07: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8790字,答案扫描。

  山西省2011~2012年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
  语文试卷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起源与发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礼一直是人类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在框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大量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尽管曾多次并极其严厉地批判和否定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积习与流弊,反复冲决传统礼教所编织的罗网,批判传统礼制严苛的戒律对人性的无情禁锢与虐杀,但当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地审视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因素,至今依旧执著地在人民生活中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卸去历史遗留的重负,以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这就必然地要涉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批判。但这种批判必须和合理的继承结合在一起,必须持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必须尊重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如果说,一个民族总是背负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荷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会导致沦落与衰亡的话,那么,对民族文化持彻底否定、全部抛弃的虚无主义态度,则同样不会有崛起的希望。
  和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概念有它特有的内涵,这便是文治教化。显然,这是与武力征服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及治理原则,即借助教化引导人们改变原始落后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建立起理想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习惯。而礼仪的熏陶与普及,则是这种秩序建构和习惯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礼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社会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天地鬼神是在冥冥之中主宰万物、干预人类意志的令人敬畏的力量。因此,无论耕作、田猎、饮食、游乐,都须先敬鬼神,礼仪也就表现为这种祭祀活动中的极其虔诚而压严的仪式。在人类面对自然力的肆虐而感到无法认识与控制的时代,这种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无疑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现象和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不断加深和丰富。于是,原始的畏惧心理逐渐转化为对社会的控制、利用和改造的意识,先民们所创立的最初的礼仪,已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各种现实关系,礼的内容便开始发生带本质性的变化,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使人类在天地之间追求平衡与和谐之外,还开始和人际关系的平衡与调整相融合,然后衍化、蜕变,进而渗透到社会政治领域,形成为一套有普遍参照意义的程式与规范,并成为了中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
  设立礼作为约束自己的规范,明确人区别于禽兽的特质以确认人的崇高尊严,扬弃原始的生命形式而走向道德化、制度化的社会管理道路,这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性和人的存在价值的自觉,人在蒙昧基础上向文明的升华。人已不再作为自然世界的奴隶而存在,尽管在此后的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还没有摆脱听命于天的宗教迷妄,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人类又极鲜明地表现了管理社会、改造世界的欲望与能力,而礼则正是这种表现中最强有力的手段。
  (选自《礼与传统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作为人类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在框架,一直贯穿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礼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代以来,我们一方面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积习与流弊,批判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禁锢与虐杀。
  C,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卸去历史遗留的重负,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没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D,背负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荷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对民族文化持彻底否定、全部抛弃的虚无主义态度,都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传统文化受过外来文化影响,也多次被批判和否定,但今天需面对的现实是,传统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