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改中的超越
- 资源简介:
约2680字。
浅谈语文课改中的超越
宁都县洛口中学 赖丽芳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数以万计的教师参与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改的重点,语文课改使我们认识到,要打破传统固有观念,做到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既要以课堂为中心又要超越课堂。
一 超越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它集中体现了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它既集中了参加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更集中了该学科古今中外探索的精华。因此,其科学性、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尊重教材。从语文教材本身及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教材作为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往往具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层次多、民族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国家中所使用的全国统一教材。因此,要把教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应对它进行科学适度的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实际。这就要求语文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将教学内容大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使学生对春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音乐能手”选择唱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画图,“写作能手”选择作诗……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自主参与,不仅丰富了春的知识,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这是对教材的延伸,这种延伸,不是涂彩,不是点缀,更不是狗尾续貂,而是指向学生未来的读书空间,指向更高的思维平台,指向学生长远的健康发展。
二 超越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语音表达与情感体验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对语言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