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00字。
2.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食用过的海产品种类(既可以是动物类也可以是植物类),如海带、紫菜、鱿鱼、海蛰等,说明这些都是海洋生物资源,以此引入本节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数量
2.类型: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说出主要类型,并可谈一谈对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类型的了解。
知识窗“南极磷虾”:①分布 ②价值 ③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承转:读图2-3-2,说出图中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变化趋势预测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第二目的标题
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1.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
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在图2-3-3图中,找出以上渔场)
2.形成条件:
a.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b.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或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联系四大渔场
与洋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4.措施:一方面要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制度,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
(阅读P50的知识窗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开发远洋渔场和深海渔业,并开发头足类和南极磷虾等新渔种。
再次,发展海水养殖,实行“耕海牧渔”
最后,还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完成P51的活动教学,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我国近海休渔制度的意义。
三、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农牧化:包括海水养殖、增殖技术及海洋牧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