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几点看法
连城县朋口中学 江群清
课程的改革和施行,要求语文教学者们彻底改变以前的灌输模式、应试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根据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及语文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既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更要提高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展望未来回顾过去,笔者结合自身及同僚的经验,觉得在教学工作中深入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条颇有成效的途径,并就此说说几点看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不断探求,创设了许多良好的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例如教《口技》时教师为学生表演哄小孩的声音什么的,调动气氛,鼓励同学也来几手,再引入课文,效果就好多了。
其次也可设疑激趣,“疑”设得好、设的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教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不由不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随之迸发。如教《藤野先生》,在学生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另取一个什么名好呢?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呢?还可指导学生思考救国救民有何方法?于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了。
再者也可用课堂活动来调趣。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议、诵、辩、唱、演均可。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既调动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记忆。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教《我的叔叔于勒》,在“我”、父母与叔叔间谁是主人公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教师便组织学生辩论,学生兴致很高,拼命看书,钻研教材,寻找论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问题辩清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时不妨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