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9980个字。
初三语文七上古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一)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思想感情:思念家乡,集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诗句(点题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气象开阔,遣词平实而构思精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2)描述画面:潮水上涨,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更加广阔;江风顺吹,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3)“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
(4)这诗句使我们联想到旅途平安,工作和事业顺利。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身在他乡游子思乡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2)描述画面: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说明残冬中涌动着春的气息,景中出情。
4、“乡书”家信,送到诗人的故乡“洛阳”,向北方寄。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体裁: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2、这首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中的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诗中的“周郎”是指周瑜。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这首咏史诗是怎样引起对历史的咏叹?
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言外之意)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6、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写本诗之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是如何理解的。
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之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三)《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思想感情:热爱自然,执着生活的思想感情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2、生活态度: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上片写景(描写):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声啼。作用:清新优美的画面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下片议论、抒情,告诉人们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词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描述这首词上片的画面。
潺潺流淌的小溪中生长着短短的兰芽,静谧的松林间一条洁净无泥的沙路蜿蜒伸展,傍晚,布谷鸟的啼叫透过轻灵飘洒的春雨从林间传来,将周围的环境烘托得更加幽静、清爽。
5、词的下片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