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模式引导写作 文体适应思维作者:崇武中学 叶岩辉 时间: 2004年11月27日
前 言
对于作文,同学经常感到:面对一个题目(话题)不知怎样下笔,思来想去,越想越乱,越难下笔。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绪糊成一团,主旨中心、前前后后不能清晰明确。下笔之前思绪纷乱,行文自然也是想到哪写到哪,犹如脚踩西瓜皮。文章写成,也就有中心不明、主旨不清、逻辑含混、结构杂乱等问题存在。对于基础较薄弱、害怕写作的同学,要作文更有如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比女人生子也要困难。迫于时间逼于形势,只好胡写一气,不敢多看,一交了事,有如释千斤重担,那管它什么质量怎样成绩。
对于生源质量较差的高中校,往往存在大量语文水平低下、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良的同学。这些同学对作文更是有畏难情绪,存在上文所述的种种写作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现状如此局面,作为教师难免有消极的情绪、有悲观的思想。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不管怎样,教师应当首先自己增强信心、鼓起希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克服畏难的情绪。此外,教师也应当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思考如何能够较快地、较大面积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几年高中教学,本人面对现实,挑战自我,不断思考,敢于尝试,对如何较快地、较大面积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本人因此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具体操作的方法。《作文指导•结构篇》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此做些解说和论述。
模式套路引导作文之路
在《作文指导•结构篇》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为同学写作议论文提供一种模式(套路),即“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模式”。(具体见文后所附文字)
一般来说,模式(套路)是呆板的机械的,对人的思维有所限制,甚至是创造性个性发挥发展的障碍。对于作文功底好、表达水平高、认识分析能力强、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而言,简单的运用模式(套路),机械呆板的训练,显然不合适。但是对于基础较薄弱、害怕写作的同学而言,模式(套路)可能就是一只手杖,助他在作文之路行走,在写作之山攀登。按模式写作依套路表达,可能就会方便些轻松些,就会减轻对作文的畏惧,培养作文的信心。所谓“依葫芦画瓢”,心中有葫芦,画起瓢来自然就不困难。
联想生活中,比如要“提供个人情况”,仅仅这样要求,所要提供的人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并生出许多疑问:具体都要哪些方面的东西呢,等等;人很多,如果不提供某种格式要求,不同的人写的内容就会差别很大。如果制出表格,表格中设计好各项内容要求,所要提供的人只要依照所列项目填写就可以了;不同的人情况不同,但依表格内容要求却能得到相同方面的信息。表格好比是一种模式,既方便要提供情况的人,又使需要“个人情况”的一方便于统计归类整理。也经常听到或说到:这样的经济模式,那样的政治模式,怎样的司法程序,那般的操作规范,等等;教学教改中,什么“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大小个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学武术练拳法,也是一个套路一个套路的学;••••••社会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现象这些存在,无不从中传递出模式(套路)的观念、模式(套路)的运行及效仿等信息,体现模式(套路)的地位和作用。总之,模式(套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有它重要地位、有它合理之处。古人有文章《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其中说到:“作文如铸器,••••••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