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4 16:36: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3000字。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要切实面向底层
  陈树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主流文学思潮,底层写作更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和学界热议的主要话题。不过,当今的底层写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错觉与精神悖论。
  某些底层写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底层写作一味地渲染贫穷﹑剥削﹑残酷﹑绝望,使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惊悚与感情的宣泄,却忽视了对底层人民除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外的精神和心理世界的探求与解析。菲力普•劳顿说:“生存价值问题是当代哲学家们关心的中心”,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文学的核心命题。由苦难逻辑编织的形而上学的底层写作,其实只能是“伪底层写作”。底层写作关键必须在于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的引导与召唤。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精神悖论也是底层文学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首先是作为非底层者(作家)的外视角观察与叙述和底层群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接受的悖论。底层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失语”,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任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的“现实主义”来书写。这种书写的结果必然是作家与底层人民的精神隔阂,作品只能在非底层群体交流,成为一道道“奇观”,以资谈论。而底层人民阅读描写自身境遇的底层文学却如同解读“天书”,望而却步。底层大众听不懂知识分子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即使后者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正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张承志可能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宣称为穷人写作的作家。从《黑骏马》到《心灵史》,底层人物始终是张承志小说的主人公。然而,张承志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估计他的大多数主人公读不懂这些小说。确实,某些作家引以为自豪的小说精致构思与叙述策略,与底层人民的阅读存在巨大裂缝,横亘在作者与期许读者之间,难以调和,使得“底层写作”曲高和寡。
  虽然底层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作家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毕竟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展现这些他者的“奇观”,以及展示“奇观”的种种套路和手段,作家的心灵必须穿越喧嚣,真实书写底层“沉默大多数”的心灵,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为他们而写作。
  (摘自2009年12月0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底层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进行引导与召唤。
  B.底层写作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C.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解析。
  D.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生存价值问题”也是文学的核心命题。
  B.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失语”,即大多数沉默不语
  C.张承志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为穷人写作的作家。
  D.造成作家与底层人民精神隔阂的原因是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
  的“现实主义”来进行底层写作,而没有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
  与解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要真正进行底层写作,首先必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认识错觉问题。
  B.作家只要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
  一起感受,一同思考,就能进行底层写作。
  C.作家要解决底层写作中存在的“曲高和寡”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底层人民期许什么。
  D. 作家只有真正消除了底层写作上的“精神悖论”,即想象式的俯视和自认为的“现
  实主义”,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
  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写出底层人民喜欢的真正的底层文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