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 资源简介:
约10360个字。
九上古诗词课外篇:
(一)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表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哪些?
答: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作者从心理上进行描写,暗示农民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哪句?
答: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4.这首诗描写了麦收时农民在田间劳动的艰辛和贫妇拾遗麦穗的场景,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一是为了反映农民的艰辛,二是为了揭露赋税的繁重。
(二)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 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
答: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古人讲究练字,有关贾岛、韩愈“僧敲月下门”,一“敲”字便引出贾岛、韩愈练字的一段假话。你认为《月夜》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答:“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的一个“新”字最传神。夜半更深,夜寒袭人、万籁俱静之时,敏感的虫儿却首先受到了夜气中所散发的春的信息,从而清脆地、欢快地鸣叫;而虫声又“新透绿窗纱”,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诗人被虫儿欢快的鸣叫所感染,不禁联想到春回大地的美好画卷。一个“新”字表达了期盼冬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的新鲜感、欢愉感。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三)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
答: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3.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答: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