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1020字。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卓越(zhuó) 挫折(cuō) 游目骋怀(chěnɡ) 掎角之势(jǐ)
B.翘楚(qiào) 崔嵬(wéi) 流水淙淙(cónɡ) 诲人不倦(huì)
C.昵称(nì) 日晷(ɡuǐ) 不容置喙(huì) 循规蹈矩(jǔ)
D.媲美(pì) 璞玉(pǔ) 酩酊大醉(dǐng) 囿于成见(y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源远流长 合盘托出 没精打采 唉声叹气
B.针砭时弊 记忆犹新 奋发图强 关怀倍至
C.束之高阁 艰苦卓绝 一切就绪 仗义执言
D.墨守成规 烦躁不安 以逸代劳 赋予使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本国利益,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并没有采取类似的以邻为壑的做法,而是多次组团出国采购。
C.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我国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市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杭州市各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充分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D.只要各级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然就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整个社会的风气必然会好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李娜中网首轮出局,继续着她在法网辉煌之后的长时间离谱低迷,这主要原因是她自己、团队以及外界给她的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B.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多措并举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到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运行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5、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 ,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
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④人不但有思想
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6、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 , ▲ , ▲ , ▲
7、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我为何拒绝速读
速读,按字面的解释是快速地阅览,它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淡化的是阅读进程中悠闲自在的成份,其目的是应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本,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把握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于速读,许多阅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中后期,“速读”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报刊的相关读书版面,以期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央电视台甚至在黄金时段播放过《学习的革命》的图书广告,一度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大有谁不速读,谁就要落伍谁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之意。于是乎,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好奇者,都纷纷购买定价很高的《学习的革命》一书,然后反复翻之读之,企图快速掌握速读的各种“要领”,准确运用速读的各种“方法”。一些出版社也针对读书界猛刮劲吹的速读之风,趁势而上很快推出了诸如“速读外国名著丛书”、“速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丛书”、“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本”等众多速读图书,其结果是,一些读者购买了这些“压缩书”和“精简书”之后,随即发出了“原来名著和经典也就这种水平”的喟叹。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都是“速读”惹的祸,因为要让读者能够速读,就不得不把一部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