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总复习语文资料九年级(上)课文知识点梳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24 7:33:5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490个字。

  2012届总复习语文资料
  九年级(上)课文知识点梳理
  1.白杨礼赞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支配。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
  3.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是茅盾先生“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赴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散拢结合,线索分明,结构精巧。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形、神三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2.囚绿记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了截:明了简单。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幽囚:囚禁。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2.背景链接
  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7),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8-11),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