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走进学生心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6 4: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让语文课走进学生心灵(教材处理篇)
            天津二十一中  卢津榕
作为语文老师,总觉得语文这门学科是一座开满了奇葩异卉的大花园,未入已觉芳香扑鼻,身处其中则更是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没有什么好的感觉,认为训斥说教充斥其中,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反感。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我大力提倡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力图廓清语文的本真面目,力求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
下面以《〈名人传〉序》这课书为例,阐述一下我的语文教学观念。——
《〈名人传〉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书,是一篇表明写作目的和宗旨的序言,又是一篇语言精简、激情洋溢、思想深邃的抒情散文。而本书《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罗曼·罗兰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 托尔斯泰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我们没先不看内容,只看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这几位主人公,就已然被他们震撼,他们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大师,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状况和三位名人是很陌生的,这就造成了在感情及理解上的隔阂。所以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三人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作品蕴涵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只是浮皮潦草的理解文章,而是深入进去,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人类优秀精神作品的陶冶,同时感悟大师们的卓越精神品质。这里我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的展示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及绘画作品,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介绍列夫 托尔斯泰,改变把语文课上成纯语言知识的训练课或政治说教课的状况,而是突出语文的文学性、审美性、文化性,注重对人文因素的挖掘。
与此同时我又考虑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我给学生,即使讲得天花乱坠,那还是我的东西,真正进入他们心灵的又有多少呢?怎样让他把所学变成自己的,自己对所学就加以珍爱并且能烙在心里,在说的奢望一些,像这种凝结这人类优秀精神的作品,我希望能影响他们的爱好,有意识让自己的兴趣更上一个等级,甚至通过他自己的深层思考影响他们的对人生的看法。这样这篇作品才变得鲜活起来,才能说走入到学生心灵。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让学生初读文章后,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书籍分别搜寻三位主人公及作者的资料并加以整合再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分别演示,试图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来把有关的东西内化到学生心理。
针对学生习惯于你说我听,你写我记,不愿用自己头脑思考的阅读习惯,我设计了三遍阅读法,即出读文章,了解大意;解读文章,弄清背景;品读文章,把握深意。这是以接受美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体发展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还学生以“发现”、“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来判断,我深挖他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在他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去引导、点拨,激励学生勇于形成并表达创新见解的过程。
鉴于此,我对这一课进行里这样的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把握作者创作《名人传》的目的和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其
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1、体会“英雄”的精神力量,学习“英雄”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2、通过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及思想陶冶。
教学重点: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的英雄观及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