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前中学2012年中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26 23:11: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500个字。

  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生版
  邹城市城前中学孙振273508
  一、解释词语:
  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3、又何间焉间(jiàn):。4、肉食者鄙鄙:。5、何以战以,。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弗,不。专,。7、必以分人以:。8、对曰对:。9、小惠未徧徧:。10、牺牲玉帛牺牲,。11、弗敢加也加:。12、必以信信,。
  13、小信未孚孚:。14、神弗福也福:。15、小大之狱狱:。16、虽不能察虽:。察:。17、必以情情:。18、忠之属也忠,。19、战于长勺于:。20、公将鼓之鼓:。21、齐师败绩败绩:。22、公将驰之驰:。
  23、遂逐齐师逐,。24、既克既,。克,。25、公问其故故:。26、一鼓作气鼓,。作,。27、再而衰,三而竭再:。竭:。28、彼竭我盈盈:。这里指。29、难测也测:。30、惧有伏焉伏:。31、望其旗靡靡:。
  二、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翻译:。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
  。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翻译:

  10、既克,公问其故。翻译:。
  11、夫战,勇气也。翻译:。
  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翻译:
  。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b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f=gJ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S
  5、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XE$0Y|
  6、陈毅的《梅岭三章》:体现视死与敌抗战到底的句子:投身革命既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7、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四、问题探究:
  1、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答:“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文中的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答: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4、文章结构: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