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以方 导之以道
循循善诱 注重实效
——全面提高写作能力教学方法漫谈
重庆市万盛区东林中学 侯小林
初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中学生基本写作能力,而不是文学写作教学,因此,要把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和能力,让学生掌握规范写作作为教学重点,而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作家、文学家。成功的写作教学不是有几个学生作文获奖,有几个学生成了“小作家”、“小文学家”那种“点”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在写作(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如何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取得实效呢?必须“教之以方、 导之以道、循循善诱。”
一、教之以方,注重实效
为了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要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例如,长期坚持写日记(周记),定期定时写作训练,阅读模仿,片断练习和其他有针对性的单项训练。这些训练,要相互补充和强化,从而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不应在形式和花样上搞得太多太繁琐,使学生无所适从,而应该以一、两种基本形式为主,长期坚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以其他形式为辅,予以补充,强化。只有引导得法,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学生写作基本能力才可能得以全面提高。如果呆板,僵化地完全按照教材(即课本)编排体系的顺序来安排写作教学(即作文训练),特别是要在每个教学阶段(单元)教学完了之后才进行写作训练,一方面,由于具体教学课时安排的调整与变动,时常会打乱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写作教学计划,使写作训练难以定期进行并给予及时检测矫正和强化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由于初中教学的学科较多,要坚持下去,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坚持起来既困难又没必要,况且每天要督促检查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完成情况,操作起来是相当困难而又耗费精力的事,会使自己累得晕头转向而无法投身于其他工作的。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反复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完成两三篇七八百字的日记,操作起来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得多。让学生隔天花几十分钟或一个把小时,完成一篇日日记,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完成起来难度是不大的,即使寒暑假也容易坚持。而教师每周检查一次详略结合地批改,就会有充裕的时间细心“过滤”,也便于全面地了解、把握学生写作的基本水平和能力状况,以利于在阅读教学时给予及时地地引导。日记的完成时间、内容、形式相对自由,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只能起一个 “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