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教学案例分析
萧雪
背景介绍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说是戏剧创作中的经典,好的剧本又必定有精彩的人物对话。《在法庭上》更是如此,个性化的语言为该篇画上了点睛之笔。但此类语言往往较为浅显,通俗易懂,大多学生能看清故事情节了,便觉自己什么都懂了,没什么兴趣再学,这样一来,学生对该作品的欣赏往往流于表面,只是看过而已,为避免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一) 创设情境,再现剧情,引导步入中心话题
媒体播放《在法庭上》影片(观看完影片,学生窃窃私语)
师(默许2分钟后示意停止):看来同学们欣赏完影片后,想说的很多,不妨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1:故事讲了三个主要人物,夏洛克、鲍西娅和安东尼奥。
生2:夏洛克想报复但没有成功。
……
生5:鲍西娅这个演员演技很好。
生6(插嘴):好在哪?
生5:她把鲍西娅的聪明、机智、果断、善良及其人性的光辉全部表演出来了。
(这本是我打算经过学生重点讨论后所得出的结论,却在开首被揭示出来,整个计划即将被打乱,学生们也都诧异抬头,情况似乎有些尴尬。)
师:这位同学观赏得仔细,分析得也很好。但看其他的同学好像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你能不能跟大家具体地解说一下……
生5(有些迟疑):附录里有……(支吾了一会儿,摇头)
师(给学生台阶,导入正题):看来由于时间短促,这位同学还没有考虑完整,那么,我们不妨再给这位同学十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我们呢,跟他来赛一赛,看看谁能更快更好地给出理由来解释,好不好?
(二) 合作寻证
寻证目的:先明了鲍西娅这个人物的形象及其语言特点,继而是夏洛克、安东尼奥等
合作小组:组员中设主持人、书记员、发言人、纪律督导员、激励者等工作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共同的讨论议题下,各司其职,又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补充完善,共享资源、成绩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