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对话——如何进行心理描写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150个字。
与心灵对话——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意识到,把一件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写出每个阶段自己的内心活动,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比较具体。教学设想:
心理活动的描写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事过境迁,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下笔自然不容易。即使当初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鉴于孩子即时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一般难以细细描摹心理。加上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就无法集中指导心理活动描写。因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成为习作中难以落到实处的难题。我尝试在作文课上设计了一个情境,使学生获得相对强烈的心理体验,捕捉心情,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准备:
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气球。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
1、出示道具,让学生猜道具,激发好奇心。
教师捧着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盒子走进教室,小心翼翼地把盒子放在讲台醒目的位置。教师小心地摇动盒子,发出轻微的碰撞声,问:“同学们,盒子里有一样很有趣的东西,猜一猜,是什么?”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在写作上就叫做“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心理描写”。
二、玩游戏
第一环节:传气球。各小组组长上台领取与本组人数同等的气球,回到桌位,听老师口令齐传气球,看哪个组最先传完。
A提问:传完后请两名谈谈刚才激动的一瞬间的内心活动。
第二环节:吹气球。先请出六名同学到讲台上比赛吹气球,谁吹得最大,下面同学只看